预警丨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1年11月30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 16时54分19秒 点击数:1096
(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1、印度尼西亚对中国陶瓷熔块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2021年11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反倾销委员会(KADI)发布第471/KADI/XI/2021号公告称,应印尼企业PT Ferro Mas Dinamika (PT Younexa Inti Materials)和PT Colorobbia Indonesia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熔块(Frit)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涉案产品的印尼税号为3207.20.90和3207.40.00。 2、巴基斯坦终止对中国地砖和墙砖反倾销措施2021年11月24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第45/2016号案件的最新公告,依据巴基斯坦反倾销上诉法庭于2020年5月21日的裁定,决定终止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地砖和墙砖(Wall and Floor Tiles)的反倾销税以及与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达成的价格承诺协定。涉案产品的巴基斯坦税号为6907.2111、6907.2119、6907.2190、6907.2211、6907.2219、6907.2290、6907.2311、6907.2319、6907.2390。 3、美国企业对特定儿童床和婴儿车提起337调查申请2021年11月23日,美国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美国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儿童床和婴儿车(Certain Playards and Strollers)侵犯了其专利权。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我国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外贸新业态实现新增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1—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连续四届成功举办进博会,主动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10月,中国进口达到2.19万亿美元,增长31.4%,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0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高达11.5%,今年上半年进口额占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2%。创新是引领外贸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外贸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是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近年来,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服务和多元化选择,成为国际贸易合作的新赛道。“十三五”时期,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至105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1800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扩大至86个城市以及海南全岛,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9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增长3倍。今年以来,新业态正在实现新的增长,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今年1—10月,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9.5%。此外,经各成员方共同努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达到生效门槛,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RCEP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的1/3,协定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商务人员往来、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领域,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如期生效将是东亚经济一体化新的重大进展,将有力拉动地区贸易投资增长,对促进地区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2、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经济参考报》记者11月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参与示范区“荷储网源”一体化零碳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发展规模化制氢和氢能场景应用。11月26日,中国能建宣布拟投资50亿元,在北京大兴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多方抢滩布局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相关项目批量上马的背后是政策的加持和资金的涌入。记者了解到,氢能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发布,多地碳减排支持工具也开始密集落地,业内人士预计明年年底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新能源项目批量上马,离不开政策的加持。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连刊两文就进一步优化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光伏电站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可视国家要求,分为保障性并网规模和市场化并网规模。氢能政策工具箱也不断“上新”。交通运输部11月18日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公布,将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已有多个省份发布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日前印发的《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300亿元;锂电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其他储能技术领域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有些省还出台了更为具体的产业实施方案。例如,《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约50座,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将取得明显成果。碳减排支持工具进入落地阶段。伴随相关支持政策和产业加快落地,资金也加速涌入。央行11月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已迅速进入落地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日前,深圳、山西、杭州等多地银行披露,已发放相关碳减排项目贷款,由于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银行表示将根据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规定,逐级上报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直接融资空间也进一步打开。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深交所已累计发行62只、484.71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生物质发电、环境治理等绿色产业领域。上交所副理事长管兴业也表示,目前共计有237只绿色公司债、290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达3100亿元。未来,上交所将进一步加强绿色指数开发,鼓励资产管理机构设立跟踪绿色证券指数的产品。 3、商务部:中国—东盟全年贸易额将再创历史新高25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已达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基础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将启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3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经济融合日益加深,释放出蓬勃生机。在贸易方面,中国—东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1991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46亿美元,扩大80余倍。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已达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束珏婷说。在投资方面,中国—东盟双向投资合作蓬勃发展,双方互为重要外资来源地。束珏婷指出,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约3000亿美元。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一大批造福国计民生、加速互联互通、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合作项目落地,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将同东盟方一道,全面落实好双方领导人在经贸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携手共建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束珏婷说。
信息来源:中国贸促会、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商务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