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贸预警信息提示
2023年2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枕头和座垫及其组件和包装(调查编码:337-TA-132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1月10日作出的初裁(No.15)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浙江Chuang Fan Handicraft Co., Ltd., China温州创凡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东Dongguan Bounce Technology Co., Ltd., China、美国Haircrafters LLC, Chattanooga, TN、中国山西Liu Lin Xian Xu Bin Dian Zi Chan Pin Dian, China柳林县旭斌电子产品店、中国浙江Zhejiang Xinhui Import & Export Co., Ltd., China浙江鑫辉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调查;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1月11日作出的初裁(No.16)不予复审,即四家列名被告中国广东Dongguan Jingrui Silicone Technology Co., Ltd., China东莞市璟瑞硅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东Foshan Dirani Design Furniture Co., Ltd., China佛山市迪洛家具有限公司、中国广东Guang Zhou Wen Jie Shang Mao Youxian Gongsi Co., Ltd., China广州文杰商贸有限公司、中国广东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China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为缺席被告。
2023年2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欧洲钢铁工业联盟(The European Steel Association EUROFER)于2022年11月8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耐腐蚀钢(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及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ex 7210 41 00、ex 7210 49 00、ex 7210 61 00、ex 7210 69 00、ex 7212 30 00、ex 7212 50 61、ex 7212 50 69、ex 7225 92 00、ex 7225 99 00、ex 7226 99 30和ex 7226 99 70(欧盟TARIC编码为7210 41 00 20、7210 49 00 20、7210 61 00 20、7210 69 00 20、7212 30 00 20、7212 50 61 20、7212 50 69 20、7225 92 00 20、7225 99 00 22、7225 99 00 92、7226 99 30 10、7226 99 70 94)项下的产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
2023年2月6日,印度尼西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03/38/KADI/02/2023号公告,应印尼企业PT Krakatau Steel申请,对进口自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的热轧板卷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的印尼税号为7208.10.00、7208.25.00、7208.26.00、7208.27.11、7208.27.19、7208.27.91、7208.27.99、7208.36.00、7208.37.00、7208.38.00、7208.39.10、7208.39.20、7208.39.30、7208.39.40、7208.39.90、7208.90.10、7208.90.20及7208.90.90。
2023年2月6日,美国The Ridge Wallet LL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短款钱夹及其组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
2023年2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具有分层虚拟填充的半导体设备、电子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Layered Dummy Fil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42)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1月11日作出的初裁(No.12)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列名被告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of Hamilton, Bermuda的调查。
近期,随着北欧各国相关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不少北欧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平日里生活成本的增加不是错觉,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传导,最终在人们每天消费的食品价格上直接体现出来了。
芬兰央行年初发布的芬兰经济预期报告指出,2023年芬兰通货膨胀率将进一步上升。原因在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长期中断导致消费价格普遍上涨,虽然原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将减缓通胀率的上升,但高昂的电力成本将使价格压力居高不下。部分价格压力将蔓延并最终转移至食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在芬兰央行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中,受访者认为现在是对消费者特别糟糕的时期,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很低。如果芬兰的高通胀持续时间超过预期,消费者购买力和私人消费的削减幅度可能会比预计的更大,持续时间也会更长,这将使经济衰退比预期更严重。
不过,芬兰央行报告同时指出,从预期来看,通胀将在2023年有所放缓,但是由于2022年的价格上涨已经从能源商品蔓延到其他经济部门,因此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于尔基·涅米则分析认为,今年的物价至少在年底前应该会趋于稳定。去年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受到了俄乌冲突和部分地区农作物收成不佳的影响。能源价格的上涨间接抬高了物价,化肥和饲料价格也在上涨,这影响了消费品价格。“如果今年全球粮食收成恢复正常,下半年食品通胀应该会停止。”
在瑞典,此前经济界对通胀持续高企的情况有所预期,但是近期的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价格数据还是让瑞典央行都感到意外。不少分析指出,当前瑞典经济面临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实际收入下降和住房建设大幅下滑。虽然瑞典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减缓经济下滑,但高通胀将导致其难以有效平衡经济与民生。
挪威政府则在今年1月开始与连锁商店行业代表会面,就食品等关键消费品价格上涨问题进行磋商,希望让食品杂货行业意识到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确保其获取利润的同时不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零售行业也有自己的苦衷。能源、运输、商品、原材料的更高成本,使得供应商和超市都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美国商务部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进口激增推动,2022年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额较上一年飙升12.2%至94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主要受货物贸易逆差额增长影响,2022年美国贸易逆差额大幅攀升,出口额较上一年增长17.7%至3.01万亿美元,进口额增长16.3%至3.96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逆差额上涨9.3%至1.1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额下降0.6%至2437亿美元。
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额环比增长10.5%至674亿美元,出口额环比减少0.9%至2502亿美元,进口额环比增长1.3%至3176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美国进口额增长带动贸易逆差额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反映出高通胀对贸易的影响,以及企业在销售高峰期来临之前大量补充库存。但是,随着美联储及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央行大举加息遏制通胀,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或将减速。同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可能抑制贸易增长。美国盖洛普公司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43%的受访民众预计美国经济将在未来半年走弱。
吸引超百亿美元投资、登上主流媒体封面、刷爆社交媒体……美国OpenAI公司旗下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近期蹿红,推高了业界布局人工智能应用的热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称,谷歌正在向一组选定的测试人员推出一项新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更广泛地公开推出该服务,这是该公司努力追赶诸如OpenAI等挑战者的一部分。
去年11月30日,在成立约7年后,OpenAI发布ChatGPT。五天内,用户便超过100万人,而Facebook用了10个月时间才达到此水平。随着ChatGPT的大火,2023年各巨头或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新一轮鏖战。
美国《财富》杂志文章指出,没有一款聊天机器人能与ChatGPT相提并论。ChatGPT能进行天马行空的长对话,可以回答问题,还能根据人们的要求撰写各种书面材料,例如商业计划书、诗歌、计算机代码和剧本等。当然,它并不完美:提供的结果不够准确;无法引用信息来源;无法做到字斟句酌。
今年1月,微软宣布扩大同OpenAI的合作,微软将再次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称,尽管目前OpenAI及其旗下的ChatGPT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但人工智能潜力巨大。
ChatGPT带动了科技股的上涨。人工智能制造商C3.ai的股票今年迄今上涨超过133%;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小盘股,例如给医疗保健、政府和制造业提供服务的BigBear.ai,股价今年迄今上涨了610%以上。
业内高度关注ChatGPT带来的挑战。数据显示,亚马逊部署的机器人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每天增量达到1000个左右。此外,《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脸书母公司Meta也计划2023年在数据中心上额外投入40亿至50亿美元,预计将全部用于人工智能。
IBM首席执行官克里希纳近日表示,人工智能预料到2030年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6万亿美元。
信息来源:中国贸促会、商务部、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