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一个大国经济的根基。
当前,制造业面临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革命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去产能、环保升级等转型挑战,以及来自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冲击,这都要求制造型企业从内部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2月8日至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在今年的大会上,由《经济日报》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承办的“企业家高端座谈会”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举行。
座谈会上,33位来自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领军人物,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李兆前,《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经济日报》社编委兼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鹏等一起,共同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机遇、变革方向和挑战。
一直以来,《经济日报》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收集来自各个行业企业家的想法,通过内参、研讨会、智库等渠道,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在企业家与决策层之间搭建起畅通的沟通桥梁。
在此次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畅谈了各自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在自己管理的企业中遇到的问题。黄奇帆、李兆前等领导也从政府的决策角度向企业家提供了丰富的建议。
解决“融资难”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率先发言。他首先对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以开放促发展的策略,为民营企业创造的营商环境表示支持。
刘永好也总结了当下自己很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希望提高民营企业的农产品进口指标;二是民企“融资难,融资贵”。
“目前进口玉米的国有指标份额仍然大于民营企业的指标。进口玉米主要用作饲料,但饲料企业超过90%都是民营企业。希望在放开配额管理上,能做到国有与民营一视同仁。”刘永好表示。
至于“融资难”这个问题,当天不仅刘永好,座谈会上有数位企业家都提出,“融资难”是当下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刘永好谈到:“过去,民营企业首先通过国有企业、正规银行第一渠道获得一部分贷款,再通过信托、资管、保险等第二渠道获得利息高一些的资金。还不够时,会通过民间获取资金。民间的资金利息虽然高,但总量也在数十万亿之多,证明融资需求的普遍存在。现在国家规范金融秩序,堵住了不规范渠道,但客观造成了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出现了资金缺口。”
针对融资难的问题,黄奇帆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他强调国家对“影子银行”的整顿方向是绝对正确的。整顿前,影子银行已经出现泛滥状态,乱象横生。
黄奇帆分析认为,2015年底,商业银行已经有30万亿资金以委托贷款、理财资金等形态存在于影子银行中。影子银行又不断进行资金内循环,总资金流滚到了百万亿之多。接着,影子银行在下游又养活了几十万个以小贷、担保、保理、信托、私募等形态存在的小微金融机构。
“长此以往,我国的实体经济会被这些像寄生虫一样的影子银行吸干。”黄奇帆说。因此,从2016年开始,国家大力整顿影子银行,将它们的规模大幅缩小,这是我国金融从脱实就虚,转为脱虚就实的重要过程。
不过,在整顿过程中,又出现了三种现象。黄奇帆具体解释为:“一种是‘一刀切’,本来有些合理服务的企业被切掉了;第二种是操作时层层加码,国家级金融机构的执行标准,到省、市一级向下执行时,有的地方机构走了一些极端;第三种是‘同频共振’,影子银行的资金形态有十七八个品种,同时开刀,造成了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遇到了融资难。”
黄奇帆认为,整顿影子银行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程中,也要防止地方部门、监管机构、金融系统层层加码,造成不必要的市场损失。
转型和升级
2019年,德龙钢铁作为民营企业,以“蛇吞象”的方式混改重组了渤海钢铁集团,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完成这一“壮举”的德龙钢铁董事长丁立国当下最关心的是“增长性困境”问题。
“不只是钢铁,四十多个制造领域都进入到了增长困境。没有增量就要去找,做转型或升级。”丁立国表示,“对于存量来说,很重要的是整合,建材、水泥,铝业方方面面都在整合。其次是要融入时代,对我们钢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环境治理。”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
德龙钢铁地处河北省,环保压力很大。压力之下,德龙钢铁艰难转型成功,形成了德龙标准、德龙态度、德龙模式、德龙愿景。
“现在许多地方领导一说起钢铁,就像看到过街老鼠一样。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标准。要主动融入,不要抱怨,否则只有死掉。我们不仅存活了下来,还成为了行业的示范标准。”丁立国说。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首先对丁立国的发言表达了认可:“中国企业走到今天,确实走到了一个新阶段。过去,企业家在一起讨论,都是拿了多少钱,怎样投机,怎样找关系,现在我们发言的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董明珠认为,企业度过转型期,关键是自身能力的强化。“德龙钢铁做环保,成本增大了。但如果德龙生产的是劣质产品,丁总(丁立国)还有信心投入几十个亿去做吗?”董明珠反问道。
董明珠强调,低价低质是对企业、对市场最大的危害。对政府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为企业营造公平环境。谈到此,她提高了声量:“企业应该更多地去找市场,而不是找政府。政府给企业的支持不是财政的支持,而是环境。把最好的企业拿到市场上去竞争,赢得市场,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才能彻底解决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同时,董明珠也对当下线上与线下的畸形关系提出了质疑:“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严格来说,线上卖的东西应该比线下贵,因为你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便捷配送。但现在有多少门店在关闭?线上企业又该如何按规矩办事?”
“许多企业跟我们诉苦,说现在线上的低价已经没办法让企业活下去,只能作假。没有了制造业,线上还能流通吗?中国如何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怎么提高?我认为如何让线上走上法治道路,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制造业老兵,董明珠感慨道。
挖掘潜在市场
座谈会上,数位企业家都谈到了环保转型问题,认为新环保标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背后,则是中央去库存、去产能、去泡沫、降成本、去杠杆的“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整个制造产业提出的升级要求。对此,黄奇帆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
“没有一家电厂会说自己产能过剩。但大家要注意,中国电网现在有14亿千瓦的装机量,每年运行时间只有3000小时左右。一年共有7800小时,火电厂如果有1000多小时用来休息,至少5500小时应该正常运行,但现在只运行3000小时,(说明)实际上40%多的产能是过剩的。即便与发达国家相比,从长远看,全国有10亿千瓦的装机量也足够了,这部分的电网当然要去产能,需要严格的手段实施管控。”
同时,还有一部分产能是现阶段过剩,但通过开拓市场可以消化。黄奇帆举例:“比如钢铁产业,现在中国年产10亿吨钢,我们只使用了8亿吨。但实际上钢铁市场总体并没有饱和,我们一年建造十几亿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使用钢材50公斤,但在美国、欧洲、日本、包括东南亚,每平方米用钢是150公斤。他们是钢结构的房子,建成后能使用100年,且钢铁可循环,100年以后拆掉房子,废铁仍然可以通过电炉炼钢,不需要消耗新的铁矿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钢铁积蓄量还不够。”
黄奇帆强调,企业家应该把更多的产能放在中国的大市场上去循环,而不单纯想着出海等方向,挖掘潜在市场的空间很大,“企业家要跟着中央走,跟着国家政策走,就可以打开增长空间。”例如自贸区内,“政策含金量非常充分”,有大量的优惠政策可待利用。
“中国这五年的开放跟以前不同,过去是引进外资为主,现在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过去是出口为主,现在是进出口双向平衡。过去是沿海为主,现在是沿海、内陆同步开放。过去侧重工商产业,现在是工商、金融、服务业同时开放。企业在这种开放中,完全可以顺势而为。”黄奇帆解释。
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黄奇帆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贸易摩擦一旦发生,会依次在关税、贸易封锁壁垒、汇率、金融等多个层面发生冲突,“在关税、贸易封锁壁垒问题上,中国反制美国的手段很多,我们胜算七成,需要防范的主要是金融和汇率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凡是能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有产业链标准控制和供应链纽带管控能力的,更容易取得优势。对于小企业来说,则可以‘傍大款’,主动进入到大企业掌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就会活得很好。”黄奇帆给企业支招。
座谈会最后,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李兆前指出,眼下的很多问题,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政策的可预期性把握不足。
李兆前建议,企业家们可以多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会议上通过的决定,“党正在致力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其中现代化的重要一点即是制度环境和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李兆前认为,市场的整体环境依然是乐观的。“大家提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但当下市场的流动性依然是足够的。如果我们像日本那样,企业有钱却不投资,有现金不存银行而是换成黄金存起来,经济就彻底死掉了。‘融资难’的问题证明我们的企业总体依然在扩张战略中发展。当下,针对‘融资难’问题出台了许多新政策,并正在落实,环境正在变好。”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家